2021-08-13 14:34:10来源: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一、人在情境中
社会工作者要注重在情境中理解学生的行为,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其中心理因素主要有心理过程和人格,社会因素主要有学生的社会化和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者在对学生问题进行归因过程中要注重双重归因,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引导交互作用的出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标签
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当学生被重要他人贴上标签后,他就会逐渐自我修正自身行为,向标签行为靠拢,最终成为犯罪者。
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要谨慎给学生贴标签的行为,要将标签理论的运作原理告知家长和老师,避免重要他人给学生贴负面标签。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重新定义标签,将问题标签转为优势标签,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标签人生”迈进。
三、自我同一性
个人要将自己众多方面的特点整合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己认同的整体,自我同一性是一个解释“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过程。
首先,要协助学生自我成长。通过自我探索、自我觉察、自我接纳、自我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善人格,引导家长和老师积极鼓励学生自我成长,协助班主任开展自我成长主题班会,引导家长建立与孩子合适的亲子距离。其次,培养学生社会归属感。引导学生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认同的归属感,在建立意识的同时,也要认真践行,在行动上指导学生知行合一。再次,树立学生集体意识,协助学生融入集体。社会工作者要警惕校园欺凌和群体排斥事件的发生,针对此类现象,要做好预防和干预措施。最后,帮助学生探索生命历程。解构童年自我,完成对自己童年身份的思考,接纳自己的新身份,建立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接感和持续感。
四、抗逆力
抗逆力理论提倡运用优势视角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建立正面连接关系、创造支持环境、合理规划对学生期望、清晰界定规范、形成正确是非观、提供社会参与的机会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外在保护因素。社会工作者要关注遭遇重大挫折的学生,避免学生以逆反的方式抗争逆境,避免学生出现消极厌世、批判现实的想法和反社会行为。
(责任编辑:dly4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