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2 09:05:17来源: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5)积极引导医疗服务向社区延伸,发展医疗机构的社区关系,让社会大众更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协助医院提供卫生教育,使社区居民得到预防疾病的知识与服务。
(6)处理病患与医疗体系之间的关系,协助病患处理情绪上的困扰、协助病患对病情及疗程的了解,协助病患适应医院的环境,及时处理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的不良人际关系,包括疏导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促进医院在制度、组织和工作流程等方面不断完善。
(7)完善医疗机构的社会功能。如晚期病人的关怀、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等。
三、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服务领域广泛
(1)在疾病预防方面,由于疾病谱的改变,人口全球流动性的增加,疾病预防站在了全球卫生视角,关注人口健康、优生优育和公共卫生等取向。
(2)在疾病治疗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此阶段包含了医疗救助、紧急医疗救援、医院体系建设、医疗质量和流程的关注和心理行为问题。
(3)在回归康复阶段,除了涉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康复,还涉及心理康复和社会行为功能康复。
(4)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和人群健康是医务社会工作的第四阶段,也是社会稳定、安居乐业的保障。
(二)社会需求宏大
(1)医务社会工作领域与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卫生政策和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社会工作的职能是将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理念引入医疗服务领域。
(2)罹患疾病往往伴随心理失衡,社会支持需求增加,家庭支持系统需要加强。社会工作的职能是传递社会关爱,将人文关怀、权利的概念引入临床医疗服务过程中。
(3)医疗资源不平衡,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医患矛盾凸显。社会工作者在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主持社会正义,承担了修复医患关系的职责。
(三)遵从证据为本
(1)医务社会工作者实践于医疗健康领域,必须具备相应的医疗基础知识,熟悉相关福利政策和医疗流程,提供最恰当的服务。
(2)医疗机构强调团队合作,社会工作融人医疗服务团队中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思维融人医疗品质导向中才具有生命力。
(3)由于疾病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治疗理念和文化背景不同,病人需求个性化明显,社会工作只有以证据为本,才能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四、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相关知识:
(一)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相关知识
1.相关基础知识
(1)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与方法,包括社会工作基本工作模式、技巧运用。
(2)人类行为发育理论,包括人类行为发育规律、特点和优势。
(3)基本医学知识,包括医疗体系、保障制度、医疗流程、疾病治疗和康复规律等。
(责任编辑: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