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师报名条件查询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工作师 > 备考资料 > 中级综合能力 >

2020年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第3章第1节(2)

2019-11-14 09:19:59来源: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

莱恩·多亚尔(Len Doyal)和伊恩·高夫(Ian Gough)认为人类存在共同的、客观的需要,他们把人类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basicneeds)和中介需要(intermediateneeds)。

(1)基本需要。

(2)中介需要。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按起源来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反映了人们对延续和发展自己的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需要,如对生活资料的需要、生理保健的需要、繁衍后代的需要等;

社会性需要是人们在生理性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有的需要,它是在维持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人们对工作的需要、对知识的需要和实现理想的需要等。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从内容的角度来划分,人的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个体对物的需要,如衣、食、住、行和日常用品。它既包括生理性需要,又包括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条件的需要,如人们对学习提高的需要、创造发明的需要、贡献能力的需要、独立自尊的需要等。

3.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

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来划分,人的需要可分为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生存性需要是指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如阳光、空气、水、食物等。发展性需要是人们平等、自由地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

人类行为(human behaviors)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类行为是指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义的人类行为仅指外显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把人的行为看作是机械式的由刺激直接引起的,否认了人的心理因素,其行为公式是S→R,S指外界刺激,R指反应行为。新行为主义者考托尔曼提出“中介变因”的概念。其行为公式是B=f(S.A),B为行为变因,S是情境变因,A为前提变因(包括遗传、年龄和经验等)。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行为公式是B=f(P.E),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这较能说明人类行为的真实含义。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可以把它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本能行为来自遗传,是一类不需要学习就可以出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如吮吸、爬行等。习得行为是人类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形成的,也可以叫学习行为,如工作、交往等。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先天本能加上后天学习的结果。

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根据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可以将人的社会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指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包括助人、遵守社会规范、善、公共参与等,其中那些不求任何精神和物质回报的助人行为也被称为利他行为。反社会行为是一种攻击他人或社会的、有消极作用的行为,例如暴力行为、侵犯或攻击行为、伤害他人和破坏社会秩序等。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按照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可将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正常行为是指符合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的行为。偏差行为是指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因为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是相对的,因此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区分也具有相对性。

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个人主观体验、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

(责任编辑:hui)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2024社会工作师报名时间提醒
不必苦苦等待,报名时间我们帮你盯
  • 获取验证码
已阅读并同意中公教育《用户信息保护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