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师报名条件查询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工作师 > 备考资料 > 初级实务 >

【原创】2021社工师初级实务考点:残疾人服务的发展

2021-07-08 17:38:14来源: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考点梳理  

一、残疾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的变迁

(一)社会模型开始成为主流模型

社会模式强调个体的残疾,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社会环境的原因。社会建构模型认为:残疾人问题是一种社会的客观存在,应该将这个问题归于社会,残疾问题不是由残疾人的个人无能造成的,而是社会本身无法为残疾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服务,也无法确保残疾人的需要在社会组织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上就必须要认识到残疾人的需要和特点,注重挖掘残疾人的潜能,应该看到残疾人潜能的发挥会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二)传统残疾人观念的误区

(1)防止把残疾人个体的问题“普世化”。

(2)防止把残疾人简单地看作是社会的“受害者”。

(3)防止把残疾人看作“理所应当”需要帮助和需要社会支持的人。

(4)防止把导致残疾的原因归于个体的生理性因素或道德层面的缺失。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变迁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层面的转型

1.在致残原因的理论分析上,从个人责任理论转向社会责任理论个人责任理论的前提隐含了“健全人”和“残疾人”的对立,在同等生活状态下,大多数人是正常的,而少数人致残,其责任只能在个人或家庭,一个人患有残疾只能是个人和家庭的不幸或悲剧。社会责任理论则强调无论是先天性残疾还是后天性残疾,都是社会因素造成的。

2.在残疾现象的理论分析上,从社会标签理论向社会照顾理论转变标签理论强调弱势群体的偏差行为是强势群体“妄加”给他们标签的结果。社会照顾理论强调,专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关键是把所谓“不正常”的群体或行为看作是“正常”的,要寻找这类群体或行为在“当下生活情境”中的合理性。社会照顾理论就是在文化价值层面坚持多元化,防止出现价值观的“侵人”现象,注重服务对象自我潜能的激发。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层面的转型

1.在工作的理念上,残疾人社会工作正在实现由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的转变供养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从残疾人的生存“首位权”出发的,主要注重经济和物质层面的供养,而相对忽视精神和社会层面的满足。回归社会理论是“去机构化”运动的代表性理论,强调专业社会工作者和残疾人服务对象的互动,强调服务对象社会关系的重建和增加服务对象的“能力”。回归社会理论和增能赋权理论在理论层面是相通的。

2.在直接介入模式上,由单一的个案模式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个案模式比较注重个体和家庭关系的介入,而综合服务模式则更多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反思对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

(责任编辑:dly44891)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2024社会工作师报名时间提醒
不必苦苦等待,报名时间我们帮你盯
  • 获取验证码
已阅读并同意中公教育《用户信息保护及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