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2 09:35:17来源: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一、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
(1)社会和自然受同样的原则支配,社会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
(2)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力量引起的,人类行为、社会变化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是可以被感知、概括和客观计量的。
(3)社会研究的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或规律是什么,而不是说明社会现象应该或必须是什么。
(4)自然科学方法适用于社会研究。
(5)价值中立是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要求。
(6)实证主义方法论强调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符合社会工作研究的实务导向性,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和改造。
二、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
(1)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
(2)反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科学首先要研究个人行为动机与社会规范,反对把社会生活看作是一些无个性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结构的相互作用。
(3)反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方法应该着重分析社会整体的因素,找出其成分,说明整体与成分的关系,反对把社会研究归结为只是对各种社会现象作整体说明。
(4)反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方法是以描述性的历史方法说明社会现象,反对在社会科学中运用自然科学概括性的方法。
(5)反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考察主体的认识能力是主要的认识方法,认为社会科学知识是主观的和相对的。社会科学研究或解释性理解本质上都包含价值倾向性。
(6)反实证主义方法论注重社会现象的发生、变化过程和人的意识过程,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与“生活世界”间的意识活动,以及现实社会环境中意义的产生过程等。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具有人文主义倾向,其观点如下:
(1)强调事物的不可重复性,较符合社会工作强调的“当时当地”的意境。
(2)着重分析社会整体的因素,与社会工作的“人在情境中”和整体视角相呼应。
(3)注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也符合社会工作中工作双方的伙伴关系。
三、建构主义方法论
建构主义方法论主要有以下特征;
(1)否认存在客观事实,认为人们观察到的东西都是人为创造的,由此会形成不同版本的事实。
(2)建构要受到历史、地域、情境、个人经验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3)社会问题要经历一个建构过程,某种现象从浮现到被视为问题是复杂的建构过程,而且不同人对同一问题也有不同的建构过程。
(4)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对话,研究结果是通过互为主体的互动而达到的一
种生成性理解,即不同主体的视域融合。
难词释义详解:视域融合
视域融合是指解释者在进行解释时,带着自己的意见从自己的当下情景出发,去和被研究者的视域相接触,去把握被研究者所揭示的意义,从而发生了解释者的视域、被研究者的视域和当下情景的视域融合的现象。
建构主义对社会工作有重要影响。它强调:
(1)事实是人们建构的,建构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这与社会工作强调“当时当地”和“个别化”的内涵一致。
(2)不同人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自我建构,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注重服务对象的解读视角,采用同理方法,审视服务对象及其所处场境。
(3)研究结果是主体间互动而达到的生成性理解,而社会工作正是强调社会工作者和被服务者秉持伙伴关系并共同参与解决具体议题。
(责任编辑:dly4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