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 10:15:56来源: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16.A【解析】1.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资源的丰饶程度及分配规则引导和规范了人的行为。在 这种意义上环境塑造了人,环境也决定了人的行为,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要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认 识他所处的环境及其性质,要改变人的行为也要从改变他所处的环境入手。(B错误) 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参照标准。参照群体不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的群 体,而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参照群体是人们进行比较和评价的标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 行为。实际上,能够起到参照作用的不只是社会群体,还包括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以及其他个体。(CD错误)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17.B【解析】“她觉得丈夫对自己说话不尊重,婆婆看自己不顺眼,大儿子嫌自己唠叨,她变得越来越焦虑”, 都是服务对象自身的主观认为,同时“越来越焦虑,常常失眠,动不动就发脾气”,体现出服务对象压力比 较大。故 B 正确。
18.D【解析】诠释过程是指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表达其对服务对象心灵世界的了解。当一个人面对不被允许 的冲动时,就会采用防御机制进行抵制。当防御机制失效时,焦虑和问题就此产生。社会工作者对于服务 对象的重要性在于移情。诠释过程包括 4 个技巧:一是面质,指出服务对象不自觉并且重复的特定行为或 话语,引发服务对象思考其背后的含义。二是澄清,协助服务对象了解其经验的详细内涵,主要涉及挖掘 出过去对现在的心理现象的影响。面质与澄清有助于服务对象对其经验有更多认识,但是不能呈现潜意识 的意义。三是诠释,涉及潜意识内涵的呈现与说明,如愿望、情感与防卫机制。诠释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服 务对象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四是整合,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经验的整体认识。
题干:“你最近对男友有很多不满,我也在帮你想这是怎么回事,咱们一直在尝试找出你忘记面谈的原因, 你每次都说起男友,说他如何如何不好,觉得自己早该跟他分手,我想这是不是就是你忘记来见我的原因 呢?”就是一种诠释过程。
19.B【解析】助人的步骤:
认知行为学派助人的过程—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
(2) 要求受助人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
(3) 探索受助人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
(4) 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
(5) 检验受助人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
20.C【解析】ABD 均未涉及外部资源的链接。
(责任编辑:dly4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