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8 08:59:43来源: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青少年的需要具体包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谋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三)青少年的问题
从问题类别来看,一些学者把青少年问题分为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及特点: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2.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运用
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
(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一)国外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一些学者认为,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萌芽阶段,其内容主要是救助和救济,也开始出现保护童工的法案。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由于青少年问题凸显,使得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到了发展,该阶段被称之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初始发展时期。基督教青年会等青少年群体组织及小组活动、童子军运动、对青少年的社会控制与社会保护开始出现。
20世纪开始,青少年社会工作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特别是60年代西方出现了大规模的青年学生运动,各国开始高度重视青少年问题,宏观青少年工作开始成为国家和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70年代后,职业化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在西方社会普遍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称呼在美国和北美广泛使用,并成为专业术语。至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对象覆盖面越来越广,内容日趋深入,从原来的补救型为主转为重视青少年的发展。
(二)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我国香港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社会动乱事件之后,政府认识到必须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群体的需要和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香港地区已经建立起了领域广泛、工作方式多样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主要包括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课余托管计划、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服务、青年热线服务、地区青少年发展资助计划、引导青少年重返正途、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活动工作员职位、边缘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共创成长路——赛马会青少年培养计划”等。
我国台湾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基督教儿童福利基金会成立(现改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开启了以慈善救济为主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台湾地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包括协助制定青少年政策、解决“边缘青少年问题”、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等。经过多年发展,台湾地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已经具备了制度化、专业化、体系化的特征。
(三)我国内地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2006年,随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建设宏大社会工2010才2020目标的提出,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2011年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
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全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发展迅速。
2014年1月,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进入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新阶段。
更多社会工作师考试情况请查看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信息网,你也可以查看更多社会工作师备考资料和社会工作师考试题库 。
温馨提示:加社会工作师考试交流群 433489322或者关注微信“sgzpks”可以和更多考友交流、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免费视频课等资料哦~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