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8 09:21:12来源: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导语】:2020年社会工作师考试就要来了,开始复习到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的小伙伴们,先来了解一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进入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 ||
社工考试公告 | 社工行业新闻 | 考试教材 |
社工每日一练 | 章节复习知识点 | 19年试题 |
加入社工考试交流群: 433489322 | 官方微信 sgzpks |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青少年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1. 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认为青少年期的重点就是人类“再繁衍的历程”’青少年也要遵循。适者生存”的原则。发展螺旋论则认为个体的成长即是“被遗传所导引的成熟过程”,成长具有“律动顺序”,形成了“螺旋状”,逐步爬升,使机体日益成熟与精密。
2.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观点
以弗洛伊德( Freud)为主要代表的精神分析论在性心理发展理论、欲力再现论、人际关系论、心理社会论等的阐述中特别提到“认同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影响。经由认同作用,青少年可以吸收他人的特质与价值观(包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与同伴的特质与价值观),使自己能够深层地感受与他人的相似性与投入程度,有助于青少年的自我发展。
3. 社会学习理论主要观点
根据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青少年通过观察历程就能进行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统”的主要组成,影响青少年形成自我效能的来源有4个方面:成就实现、替身经验、口语说服、情绪激起
班杜拉提出了以下几种治疗技术:
(1)实例楷模法。引导青少年观看实例,如电影、电视、录音带的示范,使当事入学习适当的行为。
(2)认知楷模法。由增加青少年的认知结构或自我效能着手,如提高青少年的信心,使他相信自己有改变的可能。
(3)激发自制力。要求青少年表现先前觉得自己无能的行为,或经治疗者的示范,使青少年发现事实并没有他想象的可怕,再逐步增加自我控制力与对事情的掌控或驾驭能力,经过试验而能面对困难,消除恐惧,进而消除不良行为。
4. 认知发展论主要观点
皮亚杰( JeanPiaget)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形式运思期阶段,该阶段青少年的思考形态不再局限于具体的事务或问题,开始运用抽象的、逻辑的思考方式去推理或判断,并解决周围的问题。而经过同化与调适两个历程,个体可能扩展既有基模或修正既有基模。两者交互作用才能使个体达到适应,并获得知识。
5. 社会文化论主要观点
社会文化决定了青少年的人格发展,青少年的发展是社会期望的产物。文化连续性对于青少年成长有重要影响,青少年社会工作中要多训练青少年学习成人的角色行为,多承担个人责任,尽可能地以成年人所需具备的行为标准与角色行为来引导他们,以免扩大成人与青少年之间的鸿沟。
(二)青少年偏差理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次文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2.社会互动理论主要观点(引申出标签理论)
3.社会联结理论的主要观点
(责任编辑: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