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09:30:37来源: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社会工作者必须明确,服务对象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服务对象选择他们的目标,克服实现目标的限制。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将负面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正面因素。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要关注服务对象的主观经验。
(二)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1.存在主义在社会工作实务运用中的理念
一是觉醒,即个人意识的觉醒。这个理念指的是人的自我意识要经历一个对自我不真实生活的幻灭,进而到对真实生活的正视过程。存在主义认为,觉醒的过程是服务对象经历幻灭的过程,个人的成长必然要经过这种负责任的行动,才能达到个人的独特性。
二是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痛苦的意义源于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生命的态度,存在主义认为痛苦是必然的,痛苦对人的生命具有指导性。存在主义强调对过去经验的解释,对于未来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选择的自由。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主观性和选择的自由,强调个人在主观上具有选择与改变的能力。
四是对话的必要性。存在主义认为,人是无法独立生活的,个人必须通过他人的反映来彰显自己的意义,并根据这个意义来选择行动,个人的成长就是在他与别人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
五是实行。实行是指在社会工作治疗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如果希望服务对象能够肯定他自己的独特性,就必须通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肯定来实现。
2.存在主义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重点
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临床治疗者强调,不应预先设定服务对象应该如何生活,应该肯定服务对象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有选择的能力与自由,而社会工作者只是起到协助的作用,协助服务对象肯定自己的本质。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认为包括个人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例如在一个单亲母亲的案例中,妈妈由于婚姻失败,加上下岗及教育孩子遇到困难,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社会工作者对这类服务对象提供的帮助,重点在于帮助服务对象重新理解过去的经历的意义,并将过去的生活和经验梳理清楚。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过往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让这些闪光点在现在的生活中重新发挥作用。在上述个案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工作,应该让这名单亲母亲认识到离婚、下岗对她来说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当她克服、度过了这一痛苦经历之后,她个人应对生活的能力就增强了。在未来的生活中,她就具有了应对更多、更痛苦的问题的能力。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对社会工作的贡献主要不在于相关服务模式的发展,而在于其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价值基础和思想基础。
此部分社会工作师考试内容作为了解。
更多社会工作师考试情况请查看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信息网,你也可以查看更多社会工作师备考资料和社会工作师考试题库 。
温馨提示:加社会工作师考试交流群433489322或者关注微信“sgzpks”可以和更多考友交流、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免费视频课等资料哦~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