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 09:45:06来源: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三)社区工作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和创新
学校社会工作运用和创新社区工作方法要坚持“一个理念”和“两个兼顾”。“一个理念”是指坚持“家校社”联动的理念;“两个兼顾”是指兼顾校园社区及校外社区,也就是说运用社区工作方法让学生服务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兼顾社区为学生服务及学生服务社区,即链接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福利服务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服务社区、贡献社区的机会,以体验价值感。下面以社会工作多维架构介人预防校园欺凌,来阐述社区工作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1.初级介入:面向全员,营造友善环境(“家校社”联动)
(1)友善校园环境营造。学校社会工作者联合学校的服务人员,综合出台服务方案,通过文化展示、课程执行、竞赛活动等内化“关怀生命-友爱互助”的理念,践行“关怀生命-友爱互助”的行为。通过多方协调保证友善校园环境营造的可持续性,并建立监督机制。
(2)友善社区营造。学校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和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联手合作,一是通过社区宣传栏、宣传单、讲座、竞赛、微信群等方式宣扬关怀生命-友爱互助的理念和行为;二是开发功能社区,建立家长管理机制,促进家长发挥作用。
(3)友善家庭营造。通过家长互助组织进行家庭总动员,协助开展家庭文化创建活动,如通过家庭会议等互动协商,指导家庭进行关爱家庭建设。
2.二级介入:面对高关怀人群,避免复发、消除可能性
(1)二级介入的服务对象:高风险、高关怀人群,即曾经有过欺凌经验和被欺凌经验的学生。
(2)二级介入的介入策略:一是开设主题小组,例如,设计欺凌风险与被欺凌风险学生的平行小组;二是对特殊组员进行个案辅导;三是跟进家庭辅导,帮助学生调整认知,培养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发展亲社会行为。
3.三级介入:欺凌事件发生后,针对欺凌者、被欺凌者、情境中人的介入
(1)服务被欺凌者危机介入
紧急介入:社会工作者及时评估被欺凌者的伤害程度,协助其及时医治,同时联系家人等提供保护性和支持性服务。
·服务内容:个案辅导、家庭辅导、团体辅导。
参服务策略:自信训练、自我训练、角色互换、明星体验等。
(2)服务欺凌者。对于一般欺凌者,社会工作服务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选择个案辅导、家庭辅导、班级辅导、团体辅导,使欺凌者调整认知,学会管理情绪,积极修正自身不良行为等。对于行为严重的欺凌者,可报请公安部门依据相关的法规适度惩罚。
(3)服务情境中人。协助者和附和者都是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系统,即需要改变的人,通过“反欺凌主题班会”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对所有情境中的人进行教育的介入。
(4)服务特殊情境的人——老师。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老师置于学生的权力架构之上,有强大的甚至是绝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二是老师即便不在事发现场,也不是绝对的局外人。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会谈技巧,促进老师自我觉察、自我调整、自我改变、自我成长。
(责任编辑:dly4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