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4 13:44:41来源: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规律一:考查小组规模——“7±2”原则。
米勒提出了“7+2”原则,5人小组适合讨论,8人小组适合完成任务。治疗小组一般为5~7人,儿童小组一般为6~8人,教育小组一般为30~50人,工作小组一般为5~9人。
规律二:考查小组工作中各个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地位。
规律三:考查小组各个阶段的组员特点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有的题干会给出与小组活动内容相关的案例,要求考生选择小组阶段;有的题干会给出小组阶段,要求考生选择此阶段中对应的组员特点或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1、【2019-单选-35】企业社会工作者小陈发现,有些员工由于工作繁忙忽视了子女的教育,子女的学习成绩较差。为此,小陈利用假期为这些员工子女开设了教育小组。在小组结束阶段,组员纷纷表现出依恋和不舍。这时,小陈最适宜的做法是()。
A.带领组员分享当下感受和收获的经验,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B.告知组员小组已经结束,如有学习方面的需要可以发微信给小陈
C.布置家庭作业,鼓励组员在小组结束后可以常来企业参观
D.组织组员分享经验和收获,告知大家结束分享后即刻离开
【答案】A。解析:在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与感受;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保持小组经验的主要方法有五个:第一,模拟练习。模拟现实的生活环境,让组员在小组中练习他们学到的行为规范等。第二,树立信心。观察组员的变化,鼓励和肯定组员已有成就,让他们对离开小组后的生活充满信心。第三,寻求支持。帮助组员得到其家人、社区或周围重要他人的支持,以维持在组员身上已经产生的变化。第四,鼓励独立。鼓励组员独立地完成工作,逐步降低小组对组员的吸引力,以避免其在结束时对小组过度依赖。第五,跟进服务。如转介、跟进聚会、安排探访等。
2、【2017-单选-32】随着小组的开展,组员开始表现出既想表露自己又担心别人不接纳,既想探索自己又怕引发痛苦的矛盾状态,并产生防卫心理和抗拒行为,如有的组员会用缺席或迟到、沉默寡言、转换话题等方式保护自己。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最适宜的做法是()。
A.帮助组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处理焦虑心理和逃避行为
B.帮助组员形成良好的互动,以便小组结束后跟进服务
C.协助组员维持正向的经验,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D.协助组员消除彼此陌生感。提高其对小组目标的认识
【答案】A。解析:互动中的抗拒与防卫心理,小组工作要想向前发展,需要组员能够表露内在的真我。这时,一些组员既想表露自己又担心别人不接纳,既想探索自己又害怕认识自己,处于焦虑和挣扎之中。为保护自己,减少焦虑,这些组员就会产生防卫和抗拒的心理及行为,这时候社会工作者就应该协助组员面对和坦露自己的问题和感受,并分享经验。题干中出现了“防卫心理和抗拒行为”,说明此时小组处于中期转折阶段,社会工作者要帮助组员分享自己的成受,并外理焦点心理和逃避行为。
(责任编辑:dly4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