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 09:45:03来源: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2.发展支持系统
(1)社会工作者组织相互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友情,从而形成社会支持系统,共同成长。
(2)社会工作者为相似家庭背景的学生提供自我成长主题小组服务,引导组员分享感受,相互支持和学习,彼此增能。
(3)社会工作者组织有差异的家庭组成小组,在互动中消除彼此芥蒂,分享不同生活经验,体验尊重与理解。
3.链接社会资源
(1)社会工作者主动与相关组织建立联系,为困境家庭的学生链接福利资源,帮助其改善家庭境况。
(2)社会工作者及时反馈困境家庭状况及其对未成年子女的影响,帮助相关部门及时调整福利政策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六)学校社会工作对留守儿童的服务介入
1.评估留守儿童的需求,链接资源帮助他们排解困境。
2.动员学校及社区资源,链接志愿者服务留守儿童,通过朋辈陪伴、爱心妈妈陪伴等个案陪伴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爱与温暖,增强价值感。
3.协调与整合社会资源,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
4.提供人户探访、情感支持、个案辅导等服务。
5.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主题小组活动,提供直接服务。
(七)学校社会工作对父母和教师的增能服务
1.学校社会工作对父母的增能
一是开设父母课堂,帮助父母了解并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二是开展小组活动,帮助父母纠正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让父母学会爱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从而帮助孩子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2.学校社会工作对教师的增能
通过个案辅导、师生互动工作坊等方法帮助教师进行意识觉醒和行为转化,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满足遭遇伤害的学生保护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一)学校社会工作对学生虐待的介入
1.个案评估。社会工作者及时了解和发现遭遇虐待的学生,进行专业的评估,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2.与班主任老师沟通。社会工作者与班主任老师一起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3.对实施虐待者进行个案辅导。若施暴者不接受辅导,不停止暴力行为,社会工作者可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受虐者权益。
4.社会工作者为受虐者提供个案辅导与陪伴服务。
5.组织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设计实施班级群体活动,促使受虐者融入集体,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6.为受虐者及其他监护人提供个案辅导服务。
7.提供家庭治疗服务。社会工作者帮助改变病态的家庭结构,增强家庭凝聚力。
(责任编辑:dly44891)